南臺科大USR計畫以竹炮臺開啟竹子街風華 透過國小地方特色課程扎根幼苗實踐文化永續願景《2020/10/6》

南臺科大承辦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鹽水團隊,有鑑於鹽水有豐富的郊商文化底蘊,遊客卻只認識意麵與蜂炮,相當可惜,所以透過在社區成立的「津之竹創藝教室」,以社區居民與國小學童為對象,開設竹藝的相關系列課程,嘗試找回清末因月津港淤塞後郊商貿易逐漸式微,整個產業從中正路轉向竹子街(今朝琴路)發展的美好記憶。

01.png

【南臺科大USR計畫團隊特別為國小學童設計適合學習的在地教材,在製作炮臺前先幫學童上課,以建立基礎的文化知識。】

鹽水竹子街的發展並非突然產生,在鹽水長者的記憶裡,當年鹽水的竹隨處可見,且因白河與嘉義山區的竹物產皆運至竹子街,造就繁盛一時的景象,左右了鹽水近代的發展。因此,計畫團隊以津之竹創藝教室為中心,牛年八角樓元宵燈展為目標,今年先以大家耳熟能詳的蜂炮為主角開設系列課程,除教導社區居民外,也向下扎根與鹽水和歡雅兩所國小合作,雙管齊下的課程讓幼童學習竹工藝與蜂炮的文化意涵。

02.jpg

【南臺科大邱瀅儒老師(前排左二)與學員及竹炮臺成品合影。】

津之竹創藝教室從七月到九月,由南臺科技大學邱瀅如老師共規劃六堂課,包含二堂傳統竹炮臺製作、二堂國小學童小型炮臺製作,以及二堂在元宵節要裝飾在八角樓的竹燈籠課程。首先上場的竹炮臺課程,乃因早年鹽水隨處是竹,蜂炮炮架自然就地取材以竹做炮架。因為炮臺是用來感謝神明的保佑,它的尺寸充滿吉祥意函與先民的生活智慧,如長3尺6是吉神「36天罡」的意思;寬2尺4是指一年中的「24節氣」,隱喻按節氣運行人畜才能興旺;高度則要有六層,六在五行裡屬水,意指萬物之生,與台語的「納」音相似,是綁蜂炮商家期待財源廣進的願望。整座竹炮臺的製作是採用傳統的榫接工法,沒有用到任何一根鐵釘,如此容易拆卸組裝,能完美的收納,隔年就能再次使用。

03.jpg

【學員們製作竹燈籠之情景。】

此次傳統竹炮臺的開發幾經錯誤與波折,終在經鹽水武廟管理人林益仁先生找出往昔使用過的竹炮臺,經其指導計畫團隊與台南市竹會後,終於研發成功,傳統竹炮臺才能在社區住民的齊心協力下,透過兩堂課程再次重現。住民長者則以製作炮臺的經驗,到鹽水國小與歡雅國小協助學童,透過在地特色課程,讓在地新生幼苗親手將鹽水傳統的竹炮臺組裝完成,文化再現與傳承的意義深遠。

04.jpg

【歡雅國小何滄文校長(中間)與製作竹炮臺的老師與學童合影。】

南臺科大盧燈茂校長表示,此次竹炮臺的再現是源自106年南臺南榮跨校課程的鹽水經營,結合南臺科大計畫團隊文化永續的策略,終能看見蜂炮台的傳統面貌。鹽水的此項珍貴文化,又透計畫團隊帶進地方國小的在地特色課程,奠定鹽水蜂炮與竹文化的根基,展現大學在地區社會實踐裡的文化專業角色,並引發民政局與商圈關注與支助,值得稱許與鼓勵。歡迎民眾牛年元宵節到八角樓賞竹燈,一同看看津之竹教室的成果展現。

05.jpg

【歡雅國小學生對於竹炮臺課程反應熱烈】

06.jpg

【武廟管理人林益仁先生(左四)蒞臨津之竹創藝教室指導傳統竹炮臺,與社區學員們開心合影。】

07.jpg

【竹炮臺的長寬高皆富含意義,學員需精準的丈量尺寸,才能做出符合傳統的竹炮臺】

08.jpg

【鹽水國小六年級學同完成35座小型竹炮台,師生與南臺科大USR計畫團隊合影。】

09.jpg

【鹽水國小校長王惠足(右)親自協助學生組裝竹炮臺之情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