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聯手,培育多元技職人才!南臺科大攜手華南高商 深耕技職教育 共創人才培育新局《2025/5/12》

南臺科技大學為促進技職教育發展,積極與國立華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以下簡稱華南)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於日前在南臺科大商管學院舉行策略聯盟合約書簽訂儀式。本次簽約儀式由南臺科大黃能富校長與華南王世如校長共同主持,雙方校長皆表達對未來合作的期許,期盼透過資源共享與學術交流,為兩校師生創造更多元的學習與發展機會,共同培育技職人才。

04.jpg

【南臺科技大學黃能富校長(左)與國立華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王世如校長(右)共同主持策略聯盟簽約儀式,象徵兩校攜手合作,共創技職教育新篇章。】

華南在商業、設計、外語等領域培育了許多優秀人才,多年來亦有不少畢業生選擇至南臺科技大學相關科系繼續深造。顯示兩校在人才培育上已有深厚淵源。

04.jpg

【南臺科技大學與國立華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兩校師長於商管學院開心合影,共同見證雙方策略聯盟的重要時刻,並期許未來合作交流更加緊密。】

南臺科技大學的卓越辦學,不僅深獲學生肯定,更以堅實的實力贏得各界專業一致肯定。在《遠見》2025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南臺科大榮登全國總榜私立科大第一,更在「金融業最愛」、「企業最愛實習生」等評比中,榮獲南部私立科大第一!此外,《Cheers》2025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排行榜亦肯定南臺科大為南部私立科大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根據104人力銀行2025年《大學品牌力》報告,南臺科大更在「18學群」的大學排名榜單中,「大眾傳播學群」成爲唯一的科技大學,而在「工程學群」與「遊憩與運動學群」全國榜單中,則是私立科技大學第一!工學院實力堅強,順利通過2025年IEET第四週期工程認證;商管學院更具國際競爭力,早在2017年即通過AACSB國際商學院促進協會認證,並於2022年再次通過再認證,成為全國唯一通過AACSB認證的私立科技大學!過去在AI領域的積極參與與前瞻佈局,更獲得各界肯定,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台灣公開演講時,南臺校徽亦曾榮登官方活動背板,足證南臺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這一連串來自產業、媒體及國際專業機構的肯定,皆是南臺科大辦學卓越、培育多元人才的最佳證明。

本次南臺科大參與簽約儀式的師長包括副教務長林美蘭、學務長鄭淑真、總務長張崴縉、圖書館館長鄭鈺霖、工學院院長蔡明村、商管學院院長黃仁鵬、數位設計學院院長陳炳彰、智慧健康學院院長張春生,以及企業管理系系主任林義旭、財務金融系系主任張永佶、國際企業系系主任林靖中、資訊管理系系主任王鼎超、工業管理與資訊系系主任張嘉華、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系主任蔡雅玲、休閒事業管理系系主任楊蓓涵、視覺傳達設計系系主任黃綝怡、資訊傳播系系主任盧佑德、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系主任黃永銘、創新產品設計系系主任程筑鈺等多位主管及系所主任,顯示南臺科大對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視。

04.jpg

【南臺科大傑出校友暨中華民國聲暉聯合會莫素娟理事長(中),頒贈別具意義的紀念獎座予國立華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王世如校長(左)與南臺科技大學黃能富校長(右),共同見證兩校攜手策略聯盟,為技職教育發展注入新動能。獎座的頒發,不僅象徵著對兩校未來合作的期許,也凝聚了三方共同為教育努力的心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兩校策略聯盟的促成,要特別感謝中華民國聲暉聯合會莫素娟理事長(南臺科大傑出校友),她長期以來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為本次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莫理事長特別準備由聲暉聯合會學生親手製作的精緻點心,作為贈送給與會師長的禮物,展現她對每一次策略聯盟簽訂的熱情支持與投入。兩校師長們開心合影,共享這份溫馨的時刻,也期許未來兩校合作更加緊密。

華南王世如校長在致詞中強調,其教育理念與技職教育的精神高度契合。他深信技職教育應以務實致用為導向,培養學生具備專業技能與職場競爭力。王校長認為,透過與南臺科大的策略聯盟,能為華南的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資源與升學管道,使其在多元發展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實現個人價值。

04.jpg

【南臺科技大學黃能富校長(右)與國立華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王世如校長(左)於南臺科大商管學院內,在別具巧思的打卡框前合影,共同為兩校策略聯盟留下紀念性的一刻。南臺科大商管學院致力於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早在2017年即通過AACSB國際商學院促進協會認證,並於2022年再次通過再認證,成為全國唯一通過此項頂尖認證的私立科技大學。本次簽約儀式於此舉行,更彰顯本校商管學院在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上的卓越發展。】

本次策略聯盟的簽訂,標誌著南臺科技大學與華南在技職教育領域邁入嶄新的合作階段。未來,雙方將在課程銜接、師資交流、學生學習等多個面向展開深度合作,共同培育具備實務技能與創新思維的優秀人才,為台灣的技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兩校的攜手合作,不僅能為華南的學子提供更寬廣的升學前景,亦能為南臺科大挹注更多優秀的生源,實現互惠互利的雙贏局面,共同為區域發展貢獻力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