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大師講座第四場 成功大學副校長顏鴻森演講「來有影去有蹤的古鎖桃花源」《2012/11/15》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大師講座第四場
成功大學副校長顏鴻森演講「來有影去有蹤的古鎖桃花源」

南臺科技大學日前在該校E棟國際會議廳舉辦本學期的第4場通識大師講座,邀請到成功大學副校長顏鴻森教授演講。顏鴻森教授以「來有影去有蹤的古鎖桃花源」為題,為南臺科大師生介紹他蒐集中國古鎖的心路歷程。

1.jpg

顏鴻森副校長演講架構分明,他先說明當初之所以想要搜集中國古鎖的動機,和整個蒐藏的心路歷程。他說到最早是在1978年時看到指導教授陶德昌教授收藏一百多個秤子,教授夫人收集蠟燭台,而開始有收集物品的念頭,而且得到結論:收藏不必高價,只要找到一個物件,持之以恒,自能自成一家。並且整理出他的收藏品應有五大原則:與機械有關、與本土文化有關、不能太大、不能太貴、這東西不能太常見。他一直尋找適合他的收藏品,直到八年後,到1986年11月,在台北火車站的天橋上,剎那間血脈賁張心跳加快,終於看到自己想收集的東西—一把鎖。

2.jpg

1986-1990年期間是「無為蒐藏期」。出差或旅遊時,會忙裡偷閑地逛逛古董店或古玩市場,主要地區為台灣與香港;這四年間,順其自然地蒐集了五十把左右的古鎖。1990時,他因為一把難開的鎖而展開十年的「大量蒐藏期」(1990-1999),主要地區為大陸與香港,此期間所蒐集的鎖具累積至六百多把。2000年以後則是「計畫蒐藏期」,以年代久遠的古中國鎖具為目標,主要來源為大陸,尤其是民間古鎖行家。

3.jpg

顏鴻森教授分享他購買鎖具的心得,由於古鎖的價碼無行情,開價、討價、成交價,各憑本事。有開價過高、討價不成,決心不買,事後後悔不已者;有開價過高、討價不成,決心購買,心痛荷包失血者;1996他看到一把銀製首飾鎖,本想出價3000元人民幣買入,卻沒想到老板開價500元,最後350元人民幣買到,意外以低價成交而竊喜不已。

這一路蒐集中國古鎖的心路歷程,五味雜陳。1997年前後,大量蒐鎖的高峰期,突然有種「不是我在找鎖,而似乎鎖在找我」的強烈感受。彷彿找到一把特殊的古鎖,就可以讓鎖重見天日,安享天年。顏教授強調蒐藏過程最有趣的是各種心境。蒐集到古鎖的時候很高興,但就算沒蒐集到也很高興,因為那代表還有很多古鎖在外。他曾立誓要蒐集全世界的古鎖。但之後又換了想法,若成了唯一的中國古鎖收藏家,就變成孤單老人,再沒人可以交流。

顏教授說他興起在台灣成立鎖具博物館的念頭是在他遊歷到德國博物館時,看到一名老婦人和孩子介紹鎖具。之後在成功大學校長的邀請與催促下,於2003年至2008年,以「古早中國鎖具之美」為名,在總圖書館五樓正式展示了122把鎖具;2009年12月,增加古西洋鎖具,以「古早鎖具」為名,將該批鎖具重新規畫移展至於2007年11月創館的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至今。另外也在高雄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馬來亞大學各有展出。

顏教授唱作俱佳,眉飛色舞談到他蒐集的心路歷程,還用影片輔助說明其鎖的分類和原理。如組合鎖、簧片鎖等等。他說從2003年起就對外宣告他的鎖具收藏品是要捐贈出去,但這個收藏機構或空間,一定要讓他的鎖具能發光發亮,而不是保管封箱起來,讓展品能科技化與生活化。也為將來有人想做古鎖的研究主題時,自然可以到工藝博物館找到這批中國古鎖來研究,也算是留下一批文化資產。

顏鴻森副校長最後以他認為最有味的一把鎖說明他的蒐集的心路歷程。因為鎖上刻有「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的字樣,也正是他對於中國古鎖的一路走來的心境。這場演講讓全校師生感受到理工教授的人文素養,正是通識精神的最佳展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