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素養陶塑之 「生活學習圈推動經驗分享會」《2012/11/20》


公民素養陶塑之
「生活學習圈推動經驗分享會」

本校於11月15日在N棟視聽教室舉辦「教育部公民素養陶塑計畫」之「生活學習圈推動經驗分享會」,由校長戴謙博士親臨致詞揭開序幕。同時邀請本校謝學務長世傑、通識教育中心李主任坤崇、副教授康雲山,及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沈教授宗瑞擔任主持人。專題講演分別請沈教授宗瑞主講「生活學習圈『心』解」、教育部公民素養陶塑計畫推動辦公室計畫主持人-楊教授倍昌主講「誰的大學核心教育?」、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王主任崇名主講「東海生活學習圈的理想與實踐」、高雄醫學大學學務處生輔組許組長智能主講「高醫生活學習圈推動經驗分享與交流」及本校生活輔導組史組長明明主講「南臺科大文化學習圈推動經驗分享與交流」,提出各校的寶貴經驗與施行的困難,頗具參考價值。

11.jpg

沈宗瑞教授的主題談的是生活學習圈「心」解,用輕鬆有趣、生活化的方式表達,談到目前的通識教育大部分是片段知識的充斥,而生活學習圈的規劃必須先修練心智,對學生實施心腦並用的教育,生活世界的學習才有意義,而後才能延伸無限的學習圈,俾完成現代社會公民的責任。

22.jpg

王崇名主任則分享東海大學最近由校牧室規劃的Our Story House,令人耳目一新,在這自助空間裡,可以利用它來閱讀、聆聽、欣賞、分享生命的故事,有別於過去生活學習圈,如路思義學堂、牧場、S.O.A.R. House、學生及教職員宿舍區的社區發展。最後王崇名主任呼籲各位有志於營造生活學習圈的師生們,要勇於做自己,說出自己的看法,校園生活才會有創造力、想像力,進而展現蓬勃的生機!

3.jpg

公民素養陶塑計畫推動辦公室主持人楊倍昌教授,則從親身與孩子的互動談「誰的大學核心教育?」,討論我們要給學生什麼樣的學習?引導大家思考我們從知識性的能力之外,在校園中我們還能考慮給學生什麼?來衍生生活學習方案。他以引導式討論的演講方式,讓在場與會人員有無限的啟發。

4.jpg

許智能組長娓娓道出高雄醫學大學生活學習圈的規劃與成果。該校排除由上而下的傳統管教方式,改為由下而上的民主作風,成功地塑造許多典範,值得各校借鏡。該校採學生參與的方式例如該校有宿舍電影院、公共腳踏車、宿舍雲端服務區、小眾特色的導生會談、校園公共議題民主講座,都能得到學生的熱烈支持。尤其是學生為了提高住宿的品質,自拍的「不宿之客──請你不要做」宣導影片,選定數處地點播放,成效不凡。校方和高雄捷運合作,推出了學生證結合悠遊卡,讓學生證的使用擴及了校外的生活圈,學生們對此規劃都感到非常的滿意。許智能組長表示,學生有夢,我們應該全力以赴,幫助學生讓夢想成真,這才是真正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55.jpg

史明明組長則針對南臺科技大學其中的規劃重點「南台書院」做了成果分享,例如在學生宿舍及超商間設置藝文走廊,張貼學生作品,如海報、潮T設計、短文等,除了可在校園內供學生欣賞外,還可潛移默化養成校園人文氣息,另外還有「宿舍自學區、文化藝廊、創作牆、校園學習角等」的生活學習圈設置,逐漸改變了校內氛圍,達到營造公民素養中的美學與倫理素養的成果。

最後綜合座談與總結,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李坤崇主任分享了自己本身在南臺科技大學生活學習圈的推動心得與未來期許,也表示很感謝今天受邀的主持人、主講人及與會人員熱烈的參與,「生活學習圈推動經驗分享會」也在一片溫馨和諧歡笑的氣氛中落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