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素養學習成效評量研討會

南臺科技大學1月4日於該校文炳館N201視聽教室舉行「公民素養學習成效評量研討會」,會中邀請在相關領域有實務經驗的專家學者發表專題演講,包括國立中山大學劉孟奇教務長、國立政治大學陳幼慧副教務長、南華大學幼兒教育系歐慧敏助理教授。

第一場次主題是「學生核心能力與學習成效評估」,講者劉孟奇教務長在這場演講中指出:學習成效「導向」不等於只看學習成效,「導向」意指「為什麼」,老師為什麼要花心血設計課程內容、編寫教材、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等等,如此才不會因重視學習成效而忽視老師投入的心力。此外,教育目標、核心能力、教學投入即是產生學習成效的條件,而學習成效的評估方式可藉由直接證據,如:考試、檢測、總結性課程,或間接證據,如:問卷調查、畢業生訪談等方式衡量。審視各種評估方式中,學習成效有兩種主流的評估方式,其一評估全部相關課程,此方式為目前教學卓越之主流作法,它主要建立全系或全校課程結構(課程地圖)、及建立個別課程與核心能力之關連,後續則從課程地圖檢視課程整體對於核心能力的培育情形。其二,評估總結性課程,此方式為美國公立研究型大學採用,且在服務學習與專題研究上面有成熟模型,對於評估民主、媒體、倫理等相關公民核心能力相當合適。

第二場次主題是「核心能力與學生學習成效評估:以政治大學為例」,講者陳幼慧副教務長在這場演講中提出:大學能力養成教育涵蓋競爭力、就業力、專業知識與能力、核心能力與軟實力。在確保政大學生之競爭力,除系所專業知識養成外,另以「博雅教育」為主軸,政大博雅核心能力即概括專業能力、博雅精神、思辨與創新能力、自由發展、公民素養、社會關懷、溝通及團隊合作與國際移動能力。透過博雅教育的概念積極思考如何創新人才培育模式,讓學生從大一到大四的求學過程中,逐步養成基礎核心能力。因此,政大以八大博雅核心能力設計問卷,針對101學年度入學的新生,進行五波的縱貫性研究,結果顯示量表具備高度可用性,對測量核心能力有重大發展。

第三場次,歐慧敏助理教授在「大學生公民素養量表信度與效度驗證」演講中,將公民素養量表以倫理素養、民主素養、科學素養、媒體素養、美學素養與誠實指標等六大構面作為衡量指標,編制量表的過程歷經深度訪談、決定量表架構、形成量表預試題本、題目分析與決定量表等。經由統計分析結果,此量表架構可說是一個尚佳的解釋模式。

三位講者的實務經驗,提供本校未來進行公民素養學生學習成效的評估有深具意義的參考指標,本次研討會就在大家熱烈迴響掌聲中,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