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技大學校園第四場次「青春劇場」手語社與國樂社熱鬧登場!《2013/4/10》


南臺科技大學校園第四場次「青春劇場」
手語社與國樂社熱鬧登場!

南臺科技大學於4月3日於E棟圖書館玄關,舉辦校園社團巡迴演出「青春劇場」第四場次。該校近年來,積極推動學生社團活動與人文素養的發展,在該計畫的推行之下,規劃出學生社團表演的舞台「青春劇場」。本場次的表演團隊,特地邀請到南臺社團當中最會沉默的「手語社」與績效卓著的「國樂社」,來為大家帶來精采的演出,並由學生自治會14屆活動部長許群蕙和學生自治會13屆公關部組長張雅旻共同主持。

1.jpg

手語是一種較不為人知的語言,卻也是另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它也屬於一種國際性的語言。而南臺科大手語社在課程活動規劃方面,不單只是教導手語的技巧部分而已,他們更將手語向外推展,參與許多服務性質的活動,如寒暑假的營隊活動、帶動中小學、去啟聰學校表演、義賣活動、社區關懷老人等服務性活動。

2.jpg

這一次的青春劇場,手語社演出的劇情為主角很高興得拿著花費很多心思寫好的企畫書給上司,以為上司也會很滿意這份企畫,結果被上司退回。主角非常失落,這時候主角朋友出來安慰他。主角受朋友鼓舞後重新振奮精神,最後上司出來鼓勵主角,期望他可以做出更好的成績。演出歌曲: Together,表演者希望通過這首歌結合手語社的特色,向學生們傳達遇到挫折不要失去信心,努力克服困難,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勉勵大家別灰心只要有毅力肯努力一定會成功。手語社參與本次演出人員:資管一丙賴尚謙、醫電二甲金雍庭、應英一甲許子涵、音控師行流二乙李晉、攝影師應英一甲呂佳宴

3.jpg

國樂社本次表演的曲目有喜洋洋、漁歌、金蛇狂舞、花好月圓四首曲目,《喜洋洋》是劉明源於1958年創作的民族管弦樂曲。此曲結構嚴謹,素材簡潔,曲調動聽,情感質樸清新,是一首雅俗共賞、極具中國民族特色的優秀輕音樂作品,已成為中國民族輕音樂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標誌,影響深遠。《漁歌》描寫了以捕魚為主的赫哲族人在漁舟晚歸時的歡樂歌聲和愉悅心情。月琴以推拉滑音和均勻的滾奏唱出的歌聲,在微微起伏的樂隊伴奏下十分舒展動人。《金蛇狂舞》是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全曲表現了我國江南一帶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熱烈緊張而歡騰的景象。《花好月圓》是一首具有舞蹈性的輕音樂,樂曲在一個熱烈的快板引子中開始,描繪了人們在月下花叢中輕歌曼舞的場面,音樂不斷將主題變奏,轉換使原曲更富於色彩和力度的變化。最後在管弦的連續斷奏樂聲中澎湃結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