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技大學「情緒光廊」系列活動
體感遊戲為千名師生情緒變變臉
為協助學生自然健康地看待情緒與壓力,南臺科大通識教育中心教師團隊,不但在相關課程融入情緒議題,進行課程改革,增強學生心理衛生能力,更精心策劃了「情緒達人」系列活動,邀請全校師生一起來「情緒光廊」為情緒變變臉。

【南臺科技大學「情緒光廊」系列活動之合照】
自12月1日起為期5天的「情緒光廊」系列活動,假該校T棟地下一樓情緒光廊舉行,透過情緒城堡活絡現場氣氛,有體感遊戲區「情緒變變臉」、好書推薦區「我是情緒達人」兩項活動,提供師生參與活化情緒的創意。

【南臺科技大學盧燈茂副校長致詞之現場情形】
負責統籌活動流程的彭易璟老師表示,「情緒達人」系列活動好書推薦區,從自我調適、課業壓力、同儕與人際關係、伴侶(愛情)關係、家庭關係五大類推薦延伸閱讀好書,準備60份書籍抽印本提供學生現場閱讀。活動負責教師駱育萱,貼心地為參與體感遊戲的玩家,設計城堡書籤,作為參與回饋。更針對五個主題印製海報導讀20本書,以引導學生覺察情緒源頭、體認生命價值、健全生活態度及遵循生存倫理。

【南臺科技大學盧燈茂副校長體驗「情緒變變臉」體感遊戲的活動現場】
南臺科大電機系教師陳彥廷、侯春茹團對開發的體感遊戲,為國內首創結合KINECT動作遊戲系統,結合通識中心情緒團隊其他成員彭易璟、馬美娟、高碧玉、劉毓芬、林麗美、陳金英、施寬文、楊子震等教師,由各班同學提供的近千則情緒小故事,整合成彩球糖罐數據,運用Kinect的體感特色及掃瞄技術,將玩家的手部特徵,直接轉換進遊戲動作,並以隨機點閱、選貼喜、怒、哀、樂臉部表情圖示的方式,進行變臉遊戲。

【南臺科技大學學生體驗「情緒變變臉」體感遊戲的活動現場】
主要開發教師電機工程學系陳彥廷說明,這項與醫療院所合作開發技術,原本用在打造高齡友善醫院,用以綜合評估病患狀況,規劃貼近病患個人處境的照護方式,提高醫療效率,現在這項靠體態感應,排除了傳統按鍵、操縱桿、滑鼠等與電腦的溝通方式,改以直覺的、符合肢體反射或日常生活操作的方式與多媒體進行互動。這次與通識教育中心情緒團隊的合作,使原本平板的技術,披載著色彩繽紛的情緒故事,引領學生照顧自身的情緒面貌,對自己的研究也是一項躍進與創新。他謙虛地進一步表示:「將對外合作的開發成果如今轉向校內學生,其實是本校學生的人文藝術內涵豐富了這項成果。」

【南臺科技大學學生於好書推薦區認真閱讀】
實際配合執行教師馬美娟語重心長地說:「表面隨機的故事選擇遊戲,涵藏著內在生命資源的互動互惠」,體感遊戲鼓舞著情緒飄忽的年輕學生,理解這個覺察→選擇→行動→轉化過程中,個人被卡住的心理和病理能量得到鬆動,開始流淌或轉化,看見轉機。情緒團隊教師們也認為,要發揮通識教育的功能,不能只靠正式的課程,還要運用非正式課程來深化,所以情緒團隊規畫一系列的課後活動,包括「愛情馬卡龍」、「EQ總動員」、「人際關係工作坊」及心靈復原力演講活動,做為正式課程的延伸學習。在心靈復原力演講方面,於100學年起,在教育部的經費補助下,執行過「業師開講,啟動復原力」的業師演講計畫,以每學期兩次蒞校的方式,舉辦活化生命力活動,造成校園轟動,對營造校園健康氛圍及提升學生情緒動能,持續發揮影響力。
南臺科大通識中心王慶安主任表示,跨領域資源合作,就是讓通識教育在教導學生面對人生問題時,將人文與科技融入核心發展,向學生示範知識整合的過程,以拓展課程的學習視野。除了電機工程學系陳彥廷外,在視覺傳達系賴孟玲、資訊傳播系黃瓊儀、電子工程學系余兆棠老師跨領域的合作,也在餐旅管理系黃旭怡主任與語言中心黃大夫主任的協助下,為學生情緒指標所策畫的系列活動,才得以一一展現在大家面前。
南臺科技大學戴謙校長表示,這個跨領域團隊能將KINECT動作遊戲的科技技術成功導入通識課程活動,並結合本校通識課程學生的真實故事,完整運用相關技術的跨領域團隊合作,深具國際水準,值得推薦。戴校長更指出,這個團隊能有效利用空間打造出T棟緊鄰來恩烘焙坊的「情緒光廊」,為懂得發呆的慢活族,提供了擺脫舊觀點、重新用新的觀點與視角來看世界的機會。邀請全校師生與民眾來坐坐,為一成不變的生活公式,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