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技大學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之「鯤鯓文化創客」團隊製作「漁聲不熄」拍攝專案,內容以臺南鯤鯓里魚塭場的『漁栽歌』為主體,透過地方耆老許連丁爺爺的生命故事,將傳統產業面臨世代轉變與傳承的議題,以文化資產影像紀錄之方式留住即將消失的技藝。該團隊作品參加臺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所辦理「聲景歲月.台南有影」108年公用頻道影片徵件活動,在95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選入圍前十名,並將在2個月內完成作品拍攝,角逐最高15萬元的獎金,精彩可期。

【「漁聲不熄」主角許連丁爺爺,為國寶級極少數會唱『漁栽歌』的長者。】
「鯤鯓文化創客」團隊之組成源自於南臺科技大學C類USR計畫,為共築高齡友善社區與在地文化資產傳承,特別開設跨領域人才培育課程-「銀向社區實錄專題」。透過教育部USR計畫補助之經費整合高齡福祉服務系主任陳美珠、資訊傳播系主任陳炳彰系許擇瑋老師等多師共同指導,針對臺南南區USR實踐場域鯤鯓里的魚塭場,紀錄面臨傳統產業沒落及文化技藝消逝的現況,因而企劃「漁聲不熄」之拍攝專案。
%E5%B8%B6%E9%A0%98%E5%9C%98%E9%9A%8A%E5%AD%B8%E7%94%9F%E8%88%87%E9%AF%A4%E9%AF%93%E9%87%8C%E9%87%8C%E9%95%B7%E8%B3%A2%E4%BC%89%E5%84%B7(%E4%BA%8C%E6%8E%92%E5%B7%A6%E4%B8%89%E3%80%81%E5%B7%A6%E5%9B%9B)%E5%8F%8A%E5%BD%B1%E7%89%87%E4%B8%BB%E8%A7%92%E8%A8%B1%E9%80%A3%E4%B8%81%E7%88%BA%E7%88%BA%E6%96%BC%E9%96%8B%E6%8B%8D%E8%A8%98%E8%80%85%E6%9C%83%E7%8F%BE%E5%A0%B4%E5%90%88%E5%BD%B1%E3%80%82.jpg)
【南臺科大C類USR計畫主持人陳美珠主任(二排右三)帶領團隊學生與鯤鯓里里長賢伉儷(二排左三、左四)及影片主角許連丁爺爺於開拍記者會現場合影。】
鯤鯓地區長久以來以捕撈及養殖虱目魚苗為業,過去有數百位工人在從事養殖虱目魚苗,如今僅剩下一家魚苗業者與數十位魚工。正在凋零的不僅是這項傳統產業,還有即將消失的聲音。鯤鯓傳統養殖虱目魚苗的工人在人工數魚隻時會邊唱「數魚栽歌」,利用歌唱的方式數魚隻,目的除了精準計算外,亦存在著與買家建立互信的溝通方式。透過訪視紀錄在地耆老口中的「數魚栽歌」,以訪談鯤鯓在地養殖業者、文史工作者、公部門行政人員及數魚苗歌謠的技藝保存者為主體,搭配養殖魚塭現場工作情況及鯤鯓在地美景,佐以製作者旁白、受訪者對該產業或技藝的看法,讓觀眾了解產業現況及傳統文化消逝等議題。

【南臺科大C類USR計畫專案經理與「鯤鯓文化創客」之學生團隊於鯤鯓里的魚塭場拍攝情形。】
計畫主持人陳美珠主任表示,從團隊的這些學生與在地耆老分享過往趣事來了解漁村傳統文化,達到南臺科大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 青銀共創、世代融合、人才培育、高齡樂活,深耕在地、吸引年輕人根留家鄉的理念。該紀錄片不但是歌謠的記憶保存者,更可以讓歌謠繼續傳頌下去。
%E5%B8%B6%E9%A0%98%E5%85%A5%E5%9C%8D%E7%9A%84%E5%8D%81%E7%B5%84%E5%8F%83%E8%B3%BD%E8%80%85%E5%8F%8A%E5%BD%B1%E7%89%87%E4%B8%BB%E8%A7%92%E8%A8%B1%E9%80%A3%E4%B8%81%E7%88%BA%E7%88%BA(%E5%B7%A6%E4%BA%94)%E4%B8%80%E5%90%8C%E9%80%B2%E8%A1%8C%E9%96%8B%E6%8B%8D%E5%84%80%E5%BC%8F%E3%80%82.jpg)
【04由台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劉怡伶(左六)帶領入圍的十組參賽者及影片主角許連丁爺爺(左五)一同進行開拍儀式。】

【臺南鯤鯓里即將消逝的『漁栽歌』文化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