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大USR計畫找回月津港繁華的文化記憶 成立布工藝教室以端午防疫虎仔香課程打頭陣《2020/6/24》

南臺科技大學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鹽水團隊,為協助鹽水保存即將消逝的布街工藝,與展現社區文化保存的績效,第二期計畫特別規劃成立「布工藝教室」,以找回月津港繁華的文化記憶。

1.jpg

【「布工藝教室」與商圈合作,透過「暢所欲鹽DIY虎仔香」活動,讓鹽水布工藝發揚、傳承下去。】

今年適逢疫情,南臺科大USR計畫規劃成立的「布工藝教室」以傳統端午防疫虎仔香課程打頭陣,另為追念鹽水布街的虎仔香達人─厝末嬤,與橋南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將今年的布工藝教室定調為保存與發揚月津港虎仔香布工藝,因而舉辦了四場虎仔香的保存工藝之薪火相傳的課程;又與鹽水商圈合作,透過三場讓遊客DIY虎仔香的活動,傳播鹽水往昔盛極一時的傳統布工藝。

2.jpg

【南臺科大USR計畫團隊與鹽水國小師生展示虎仔香成果大合影。】

今年的布工藝教室的主角「虎仔香」,據鹽水地區耆老表示,係為台南地區端午節的古早習俗,新嫁娘在端午節當天,要請娘家幫她準備許多的「虎仔香」,分送給鄰家小孩,目的在求得「人緣」,一方面希望自己和將來出世的小孩可以「得人緣」,另一方面更希望能為夫家帶來興旺。此外,橋南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鄭沛瀅女士指出,端午節佩戴中草藥所製成的香包,是專屬於孩童的習俗,與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一樣,是一種防疫保健康的作法,因此有「端午做個香囊戴,不怕病來害」的俗諺。

3.jpg

【首批成為種子教師的長者們,展示成品大合影。】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延燒下,以能夠避邪保安康的虎仔香包作為關注的主題,讓這項活動備受群眾關注,也讓南臺科大USR計畫鹽水團隊所舉辦的七場虎仔香課程場場爆滿。此次活動透過首發的二場保存虎仔香布工藝的課程,訓練社區長者學會製作虎仔香工藝,再由這些社區的阿嬤們走進鹽水國小,帶領五、六年級二十位小朋友,縫出屬於新生世代的虎仔香,相當具有文化傳承的意義。這項跨世代文化傳承的活動,於今(24)日在鹽水的歡雅國小,由阿嬤們現場教授十九位六年級畢業生,做出專屬自己的畢業禮物虎仔香後,劃下句點。

4.jpg

【首批社區種子的長者教師,教導鹽水國小學生製作虎仔香的現場情形。】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表示,被稱為四月津的鹽水地區除了蜂炮及燈節外,在清代繁盛時期的貿易文化也極需保存。布工藝教室的設立,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開端,期勉團隊契而不捨,逐一找回月津珍貴的郊商文化,實踐大學該盡的社會責任。

5.jpg

【首批種子教師的長者們於布工藝教室訓練的現場情形。】

6.jpg

【鹽水國小校長盧彥賓(右)致贈感謝狀予南臺科技大學計畫團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