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大的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持續與鹽水橋南社區發展協會合作,114年第四期於社區設置月津文化生活館,並以月津文化生活館為主導,帶領社區朝永續經營的目標邁進。日前延續過去五年來社區導覽培訓課程,今年將重心放在社區長輩,以讓長輩講古作為培訓的主軸,獲得資深在地導覽員報名研習的認同,確立計畫團隊的培訓方向與策略確實可行。

【研習學員與共同回憶創作鹽水風華地圖大合照。】
檢視之前培訓社區長者當導覽員,要長者背誦文化景點的知識與資訊,再轉譯成介紹與導覽,雖有成果但是長者真正上場面對群眾,生硬背誦的資訊容易因緊張而忘詞。針對這樣的窘境,文化底蘊團隊思考如何協助長者改善,因而發想讓長者在文化景點不是背誦基本資料,而是講自己孩提或年輕時代景點樣貌與自己當時的經歷,再融入一些景點的歷史與文化知識,用回憶的方式講自己的故事,因長者真情流露的講古,也容易引導聽講的遊客進入當年的時空。對此計畫團隊規劃了三天的培訓,以「你厭煩聽那千篇一律的景點介紹嗎?想不想以一個在地人的視角,用講古的方式來認識鹽水!!!」作為文宣的標語,帶出讓社區長者回憶自己年輕時期,在著名景點的點點滴滴,以說自己故事的方式,搭配台語培力長者介紹社區各景點的解說,並用說學逗唱等技巧,讓長者成為社區駐點導覽志工,有別於一般導覽解說的模式,創造專屬於鹽水人巷仔內的導覽與遊程!

【透過業師的引導讓長者分享自己年輕時代鹽水的風貌情景。】
三天的導覽培訓課程,除了有認識在地歷史人文、導覽解說的技巧與實務等基礎課程外,更重要的是引導長輩學員說出在地特色故事,並收集有趣的地方趣聞。尤其是以導覽地圖概念引導學員回憶鹽水過往歷史街區的風華,參加的學員有經營旅社、糕餅鋪,也有住在茶室附近等各種情況,不僅引發大家熱烈討論,也勾畫出鹽水逐漸被淡忘令人印象深刻的酒家、茶室及藝旦的往昔情境。許多學員相互腦力激盪回憶往事下,許多舊時商店名稱與經營項目也逐一浮現,躍然於地圖上,讓往昔鹽水風華一一的再現。

【在八角樓前的王爺巷口,讓長者分享往昔兩著名地景的情境。】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黃能富表示,文化底蘊USR團隊多年來與橋南發展協會共同規劃社區長者志工的導覽培訓課程,帶動鹽水觀光功不可沒。尤其本次課程引導長者講自己的故事,讓鹽水往昔風華如同鹽水著名的水仙花雕刻,刻畫的越細膩,綻放的水仙花盆就越獨特動人。這種講古認識鹽水風華的方式,也開啟鹽水觀光導覽的新方向,這也是南臺科大社會實踐的落實,把大學的創意與量能導入社區,才能開創出鹽水觀光的新視界。

【黃博文業師的引導下,讓學員一起來創作往昔鹽水風華的地圖情景。】

【南臺科大的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於重要文化地景八角樓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