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大師培USR計畫攜手五校深化師資培育,推動素養導向課程與創新教學《2025/8/14》

南臺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推動「同行共變:營造夥伴協作學習共同體」USR計畫,於114年攜手臺南市南區龍崗國小、白河區仙草實驗小學、六甲區林鳳國小、柳營區新山國小及臺南市立成功國中等五所夥伴學校合作,攜手深化師資職前培育課程,並回應各校的實際教學需求。計畫內容涵蓋教案發想、社會情緒學習(SEL)課程設計、特色學校參訪,並特別邀請國中小教師擔任業師,分享第一線的教學經驗與課堂策略。此外,也推動師資生設計結合資訊科技的教學實踐方案,展現多元且具創意的課程模式。本次課程實踐著重素養導向的專業發展,強化師資生在課程設計、教學實務與教育視野上的能力,促進高等教育與中小學現場的良性互動,共同培育兼具專業素養、多元能力與在地關懷的新世代教育人才。

課程創新×校際合作 師資生實踐教育新思維

本學期所規劃的師培專業實踐課程,包含王志蓮老師主授的「人際關係與溝通」、李育強老師的「教學媒體與運用」,以及張韶華老師的「課程發展與設計(雙語)」課程,內容多元,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除了與職前師資培育課程融入地方教育局推動重點與夥伴學校需求外,更鼓勵學生構思落實社會實踐方案,由鄭育萍老師與師資生規劃與落實「小小YouTuber」、「豬燈籠修復行動計畫」、「新山國小校慶闖關」、「學力奠基班」與「數學基礎知能增強班」、「2025 夏日創客營」等社會實踐方案,展現師資生在真實教育場域中的創意與行動力。

01.jpg

【南臺科大幼保系同學在「新山國小校慶闖關」中巧思設計驚喜手作DIY活動,現場熱鬧吸引同學踴躍參與。】

02.jpg

【南臺科大師資生在「新山國小校慶闖關」中帶領同學動手設計水火箭尾翼,拚看看誰的創意能讓火箭飛得又高又遠。】

強化人際溝通與SEL 師資生實踐情境教學

王志蓮老師於「人際關係與溝通」課程中,融情境教學及校外場域學習活動,培養師資生的教學實力與人際互動能力。課程安排師資生參訪標竿學校—KIST仙草實驗小學,深入了解該校以社交情緒學習(SEL)為核心、發展學生品格力的教育理念,並透過實地觀摩與交流,累積第一手的教學現場經驗。課程同時邀請台南大學輔導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孫幸慈老師,帶領「畫出心聲:表達性媒材在青少年輔導中的運用」工作坊,讓師資生親身體驗表達性媒材在輔導實務中的應用方法,強化其教學與輔導專業視野。根據參訪與工作坊中的所見所學,師資生共同設計出四門 SEL 課程:「職業大冒險:尋找你的責任超能力!」、「拼命分花色」、「巧拼大比拼」與「情緒停看聽」,涵蓋自我覺察、人際技巧與社會覺察三大面向,並於林鳳國小與成功國中進行實地教學。教學過程中,各組透過共學與回饋不斷修訂教案,持續優化課程設計;師資生也從初次上台的緊張,逐漸成長為能穩定情緒、掌握課堂節奏並靈活調整策略的準教師。透過小組合作建立信任與默契,不僅強化了教學效能,更為未來踏入教育現場奠定穩固基礎。

03.jpg

【南臺科大師資生於114年4月29日帶領林鳳國小學生進行SEL課程「拼命分花色」,透過活動引導學生覺察兩次參與中的情緒變化,並鼓勵將感受書寫於學習單上並進行分享。】

04.jpg

【南臺科大師資生於114年5月16日帶領成功國中學生進行SEL課程「情緒停看聽」,引導學生以電影角色「憂憂」討論並分享情緒抒發方式,並上台發表與表演。】

五條港糖文化融入師培課程,實作教學創意與在地探索

本學期計畫團隊以同一主題融入不同師培課程,結合《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 團隊資源,推動五條港糖文化主題的跨領域課程實作。張韶華老師在「課程發展與設計(雙語)」課程中,引導師培生規劃一日走讀行程,並於 5 月 17 日帶領龍崗國小師生展開「神農街走讀」戶外教學。當天,龍崗國小同學與家長搭乘 6 號公車進城,依序走訪寶來香餅舖、泉元糖行、春興藥行、進興糖果行與小公園水果店,透過觀察、動手體驗及感官探索,深入感受在地職人精神與文化價值,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與行動力,同時鍛鍊師培生的課程設計、場域教學與帶隊引導能力。另一方面,李育強老師在「教學媒體與運用」課程中,同樣以五條港糖文化為主題,帶領學生運用教育部因材網課程包、互動程式及 AI 店員模擬,開發兼具創意與互動性的教學單元,並設計雙階段回饋機制:期中校內成果分享即時修正,期末則邀請專家評審針對教案結構、媒體應用與文化深度提供建議。透過校內共評與外部專家審視的結合,師培生在多元觀點中精進設計,全面提升課程規劃、場域連結與教學媒體運用的專業度,最終成果兼具在地文化特色與高度實用性。

05.jpg

【南臺科大師資生於小公園水果店帶領龍崗國小同學認識蜜餞的由來與製作原理,了解台灣早期保存食物的智慧。透過觀察、猜謎等互動活動,提升學生對在地文化與科學原理的認識,並培養感官觀察與表達能力。】

06.jpg

【南臺科大師資生於進興糖果行帶領龍崗國小同學認識傳統糖果店的歷史背景,透過猜糖果、地圖配對等互動活動,提升學生的能力與文化理解,讓孩子在趣味中學習本土特色。】

07.jpg

【修習「課程發展與設計(雙語)」的師資生以台南五條港糖文化為主題,規劃一日走讀行程,戶外教學課程結束後於神農街口合照。】

師資生帶領小學生重現家鄉記憶,創意課程結合文化與數位素養

於龍崗國小推動的「小小YouTuber」與「豬燈籠修復行動計畫」兩項師資生社會實踐方案,發想自其校訂課程「看見家鄉-四鯤鯓歷史變遷大探索」學習主題,結合在地文化與數位素養課程,展現跨領域教學設計的專業實力。師資生帶領小學生製作家鄉介紹短片,培養多媒體製作與溝通表達能力;同時指導修復因海風侵蝕受損的社區豬花燈,歷時兩學期完成重現。課程設計涵蓋工藝修復、故事編寫與影片剪輯等面向,不僅強化師資生的教學引導與課室經營技巧,也深化其對教育現場的理解。透過在地參與與實作歷程,師資生展現將課程創意、文化關懷與學習需求整合的能力,為成為具備行動力與在地意識的教師奠定堅實基礎。

08.jpg

【在「小小Youtuber」社團課程中,師資生帶著龍崗國小同學手持 iPad 走訪在地景點進行錄製,並指導他們練習使用影像剪輯軟體製作介紹影片。】

09.jpg

【以龍崗國小校訂課程「看見家鄉-四鯤鯓歷史變遷大探索」學習主題規劃之「小小Youtuber」社團課程,同學完成一部簡介鯤鯓社區特色地景的影片。】

10.jpg

【龍崗國小同學與師資生與「豬燈籠修復行動計畫」中修復豬燈籠照片,為豬燈籠重新綻放溫暖光彩。】

11.jpg

【龍崗國小的孩子們推著修復一新的豬燈籠,在社區巷弄間緩緩前行,讓修復後的豬燈籠重返社區懷抱,傳承地方記憶與溫暖光影。】

史懷哲營隊舊識再聚首,師資生與成功國中生共創夏日創客營

曾於 112 年與 113 年參與史懷哲營隊的南臺科技大學師資生,今年暑假再度與臺南市立成功國中歷屆營隊學生相聚,攜手舉辦「2025 夏日創客營」。活動結合 Tinkercad 創作與烘焙實作課程,讓學員在動手設計與親手烘焙的過程中,培養創意力與團隊合作精神,也延續了彼此在營隊中的深厚情誼。這場跨年度的交流不僅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也為夏日留下了溫暖而難忘的共同記憶。

12.jpg

【112 年與 113 年曾參與史懷哲營隊的師資生,今年規劃「2025 夏日創客營」,與成功國中歷屆參加史懷哲營隊的學生再度相聚,在 Tinkercad 創作與烘焙實作課程中,共同創造珍貴的夏日回憶。】

13.jpg

【112 年與 113 年曾參與史懷哲營隊的師資生,今年規劃「2025 夏日創客營」,與成功國中歷屆參加史懷哲營隊的學生再度相聚,在 Tinkercad 創作與烘焙實作課程中,共同創造珍貴的夏日回憶。】

計畫主持人王志蓮老師指出,為推動師培職前課程的系統性改變,團隊在課程設計中積極回應夥伴學校的實際需求,引導師資生運用教育理論與學科專業進行教案發想,並在實作中不斷精進教學技巧、課室經營與共備課等專業能力。透過與教育現場的緊密連結,師資生不僅累積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更培養了將理論轉化為實務的敏感度與整合力,為未來面對教育現場的多元挑戰奠定堅實基礎。南臺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也將持續以 USR 精神深耕在地,打造大學、社區與學校共學共好的教育模式,落實師培大學的社會責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