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共學、AI綠能、永續未來 南臺科大工學院iPBL計畫邁入第12年,台日菲三強攜手共育智慧永續能源人才《2025/9/9》

在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的支持下,南臺科技大學(STUST)持續推動國際共學計畫(iPBL,International Project Base Learning),旨在透過台日菲三校跨國校際合作專題共學,培育學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畫極具特色。今年暑假,南臺科大、日本大阪工業大學(OIT)以及菲律賓聖何塞大學(USJR)三校師生,於日前(8月31日至9月5日)在日本大阪共同舉辦,主題聚焦「智慧永續能源」,三國師生攜手,共同開發創新的智慧太陽能最佳化系統。

01.jpg

【南臺科大、日本大阪工業大學(OIT)以及菲律賓聖何塞大學(USJR)三校師生,於日前(8月31日至9月5日)在日本大阪共同舉辦,主題聚焦「智慧永續能源」,三國師生攜手,共同開發創新的智慧太陽能最佳化系統。】

02.jpg

【南臺科大工學院推動高教深耕iPBL國際共學計畫舉辦台日菲跨國校際合作專題共學活動,該計畫自2013年由日本大阪工業大學發起,今年已邁入第12年,於日前在日本大阪舉辦。】

iPBL國際共學:從理論到實作,培育AI綠能尖兵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成為關鍵議題,南臺科大由電機工程系施嘉興助理教授率領,攜手電機、電子與資工系共10名學生赴日參與。學生們在跨國團隊合作下,完整體驗「設計—實作—分析—驗證」的流程,成功完成一套具備應用潛力的智慧太陽能最佳化系統。本次活動更是 iPBL 計畫首度將 AI 技術導入能源領域,運用問題及專案導向學習之教學模式,協助學生運用數據分析與演算法,探索能源轉化的最佳效率,展現了跨域共學的價值。

03.jpg

【南臺科大由電機工程系施嘉興助理教授帶隊,攜手電機、電子與資工系共10名學生赴日參與 iPBL 國際共學計畫。】

04.jpg

【學生們在跨國團隊合作下,完整體驗「設計—實作—分析—驗證」的流程,成功完成一套具備應用潛力的智慧太陽能最佳化系統。】

AI綠能與國際永續未來 實作精神與國際視野的養成

南臺科大工學院蔡明村院長表示,透過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的支持及學校多年來推動的跨國合作機制,學生們能在真實的工程挑戰中快速適應跨文化環境,並完成兼具創新與實用價值的專案。這不僅深化了他們的專業能力,也大幅提升了國際移動力與競爭力,為AI綠能與永續發展的國際未來做好了萬全準備。

04.jpg

【本次活動更是 iPBL 計畫首度將 AI 技術導入能源領域,運用問題及專案導向學習之教學模式,協助學生運用數據分析與演算法,探索能源轉化的最佳效率,展現了跨域共學的價值。】

南臺科大工學院陳有圳副院長也指出,台灣具有世界級的軟硬體整合實力,技職體系大學不僅需要跨領域培育人才,也要讓台灣的人才具備跨國合作與技術整合的能力,透過跨國校的合作機制,學生能藉由完成專題來培養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從而訓練出符合國際產業需求的人才。

06.jpg

【三國學子共同檢視智慧太陽能系統的運作,分享數據分析結果。跨國合作不僅深化專業,更激盪出不同的思維火花,讓專案成果更加創新。】

持續深耕 國際合作的典範與未來展望

值得一提的是,iPBL 計畫自創立以來已成為亞洲高等教育跨國合作的典範。三校每年輪流主辦,讓學生跨越國界與文化,共同挑戰全球性議題。下一屆活動將由菲律賓聖何塞大學(USJR)承辦,南臺科大將持續帶領學生參與,與來自不同文化與專業背景的國際學子攜手合作,培育具備全球視野與跨域能力的專業人才。

07.jpg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分組進行專題研發。圖為三國學生代表們共同展示他們成功建置的智慧太陽能最佳化系統,成果令人驚艷。】

唯有走向國際 才能看見未來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黃能富表示,該校長期致力於培育新世代AI國際人才,而iPBL跨國專題實作正是學生最佳的成長舞台。他指出,學生在過程中不僅能強化專業知識,更能鍛鍊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並建立跨文化溝通與團隊協調技巧,這些都是未來國際產業高度需求的核心素養。黃能富校長強調,唯有走向國際,才能看見未來。南臺科大將持續以跨域、跨國、跨文化為核心,培育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智慧永續能源人才,讓學生在國際高等教育舞台上持續發光發熱。

07.jpg

【南臺科大工學院iPBL團隊成員拓展國際視野。這趟跨國共學的旅程讓他們不僅學到專業,也更了解跨國文化,成為真正的國際人才。】

Top↑